ID: 2408078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共90张PPT)

日期:2025-10-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43836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
  • cover
(课件网) 鉴赏诗歌的语言 综述 1.解释: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2.题型: (1)赏析关键词(炼字) (2)赏析诗眼(炼字) (3)赏析关键句(炼句) (4)赏析语言风格 炼字 概述 1.解释: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感情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2.类型:(1)动词 (2)形容词 (3)名词 (4)叠词 (5)拟声词 (6)色彩词 (7)数量词 (8)副词 类型 1.炼动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有动态感(比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得原本静止的花朵仿佛变得活跃起来,形成了一种喧嚣而又生动的美景,还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炼形容词:突出特征,营造意境,身临其境,传达感情,表现力强。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空”既写出了遭受战火洗劫的扬州城内再无往年繁荣、热闹的荒凉、冷落景象,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对造成空城的金兵的愤慨,对宋王朝轻易断送这样一座名城的痛心。 类型 3.炼名词:叠加意象,可使意境有韵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作者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风,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塑造了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 4.炼叠词:绘景状人,形象鲜明;表达确切,突出强调;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模拟了落木窸窣之声,滚滚描绘了长江汹涌之状,这句诗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无形之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 类型 5.炼拟声词:生动形象,如见其景,身临其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用了“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6.炼色彩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类型 7.炼数量词:具体真实,营造诗境;极言夸张,渲染诗情。隽永新奇,富有诗意。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8.炼副词:表意精准,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流畅自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考点 1.设问:(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作用:(1)描物:突出物象特点; (2)造境:营造意境氛围;(3)写人:凸现人物性格; (4)抒情:有效传情达意;(5)艺术:技巧感染读者。 3.思路:(1)点字义:放回原句,解释字义。 (2)析内容:结合手法,分析内容。 (3)评作用:点出效果,说出情感。 4.格式:某字意为……,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的内容,表达了诗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