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这些先秦诸子原创了许多思想和概念,今天我们仍能从中汲取丰富营养。 导: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五石之瓠hù 》四章 《老子》四章 《兼爱》 《论语》 《礼记》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道家 儒家 墨家 第二单元篇章构成 学习目标 了解《论语》,全面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思想内容,背诵课文。 把握仁与礼之间的关系,学习君子的品格。 提升品德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 ,字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 , 、 , ,作 。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 。 【了解孔子】 丘 仲尼 《诗》 《书》 《礼》 《乐》 《周易》 《春秋》 “仁”“礼”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了解《论语》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书》《礼》《易》《春秋》 文学常识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 《诗》《书》《礼》《易》《乐》《春秋》 《论语》名句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论语·为政》) 3、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8、岁寒, 。(《论语·子罕》)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 温故而知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任重而道远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名句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论语·为政》) 3、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8、岁寒, 。(《论语·子罕》)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 温故而知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任重而道远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朗读经典 (听音频齐读课文) 八佾 yì 文质彬彬 bīn 迩之事父 ěr 譬如 pì 子罕 hǎn 未成一篑 ku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动词,吃饭 勤勉 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 【初读文本】 学习第一章 接近,靠近 真正的富足,源自对理想的执着、对责任的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