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1840

第1章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日期:2025-10-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3405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第三,必修,2019,科版,物理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1.下列对静电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 C.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由于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 D.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正电,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起小纸屑 B.晚上睡觉脱毛衣,黑暗中能看见闪光 C.电器插头插入接线板中,有时冒火花 D.冬天梳头发时,头发会一根根飘起来 3.用塑料梳快速梳头发丝多次,观察到头发散开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塑料梳与头发丝之间相互感应起电 B.头发丝所受重力小,自然松散 C.头发丝受到空气浮力作用而散开 D.由于摩擦起电,头发丝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4.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产生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负电 5.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正电荷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7.(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8.(多选)如图所示为科技馆里一个趣味体验项目的简化图,核心装置为一个金属球,在干燥的空气里,体验者双脚站在绝缘凳上,右手按在金属球上,并远离周围其他物体。一条特殊传送带(图中未画出)给金属球不断地输送电荷,过一段时间后,体验者的头发便会四处散开,甚至倒立,十分有趣,在此状态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用左手也去摸金属球,会被电击 B.若用左手与旁边的观众握手,会被电击 C.若右手离开金属球,则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 D.若右手离开金属球而且走下绝缘凳,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 9.目前普遍认为,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荷量为+e,d夸克带电荷量为-e,e为元电荷(即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不区分正、负)。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10.(多选)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甲、乙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移走棒,两导体球不分开 11.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的时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