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6332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随堂练习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0492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语文,答题,答案,PDF,试卷
    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随堂练习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17 分) 1. (2 分) 【答案】B 【解析】A. 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C. 翘首而望(qiào)———qiáo D. 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2.(2 分) 【答案】D 第一空。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本处形容历史久远,因此用“源远流长”; 第二空。“再华丽的辞藻”与“也承载不起母爱的厚重”是假设关系,因此用“即使”最恰当。“虽然”“也” 无法搭配;第三空。“擦去”比“拂去”动作更重,需要用力。根据“烟尘”,用“拂去”搭配更恰当; 第四空。依恋:留恋;舍不得分开。眷恋:深切地留恋(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形容子女与母亲的,应用“依 恋”。 3.(2 分) 【答案】B 解析:“思考一番”是补充短语。 4.(5 分) (1)(2 分) 【C】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2)(3 分) 【答案】 (1)毛泽东(或 毛主席)(1 分) (2)朱德(或 朱德司令)(1 分)性格特点:① 身体素质好,充满活力(或:意志坚强,身先士卒)。②彭 德怀。(1 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5.(6 分) 【答案】 (1)重岩叠嶂 (2)牧人驱犊返 (3) 云生结海楼 (4)沉鳞竞跃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17 分) (一)(3 分) 6. 【答案】A 【解析】根据“渐欲”与“才能”两词可以看出,这一联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渐放,草木萌发的景象。 本项“百花怒放,草木茂密”表述有误。故选 A。 (二)(14 分) 7. (3 分) 【答案】 B A.动词,想要/副词,将要; B.都是名词,意为“门”;C.连词,来/动词,以为,认为; D.动词,进入/动词, 映入; 故选 B。 第 1 页 共 3 页 8. (5 分) (1)(2 分)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好像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3 分)他又请求调派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洪水再来。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句重点词:如:像;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2)句重点词:复:又,再;来岁:第二年;故:旧的,原有的;为:修筑;虞:防范。 9. (2 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详解】该句意为: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 10. (4 分) 甲文还表现了宦途失意的苦闷(或贬谪的悲凉)。(2 分) 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1 分)。 表现了他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品质(1 分)。 乙参考译文: (苏轼)调任徐州太守。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 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必定 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 (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泥沼雨水,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人,应当效 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箕畚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在堤上建造房舍, 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派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 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三、(36 分) (一)(8 分) 11. (2 分) C 【解析】材料三并未说“不可避免”,而是呼吁不应忽视书写能力的培养。 12.(3 分) ①教育部印发文件加强对汉字书写与文化理解的培养;(1 分) ②学校开设汉字文化校本课程,开展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