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1051

2025 年秋湖南省长沙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检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2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多民族,答案,检测,巩固,建立
  • cover
2025 年秋湖南省长沙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检测卷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满分:100 分 时间: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考古发现,秦代竹简《为吏之道》中强调官吏需 “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正行修身”;同时期《秦律杂抄》却规定 “盗采人桑叶,臧(赃)不盈一钱,赀(罚)徭三旬”。这一矛盾现象反映秦朝( ) A.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B. 法律与道德教化并行 C. 官吏选拔注重道德品行 D. 统治兼具柔性与刚性 秦始皇 “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 “推恩令” 削弱诸侯,二者举措的本质共同点是(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消除贵族世袭特权 C. 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汉代画像石中,常见 “二牛抬杠” 耕作图、“盐井煮盐” 场景、“丝绸之路商队” 画像,这些图像史料共同反映汉代( ) A. 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 农耕经济与商品经济结合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 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一记载反映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皇帝集权,政务繁忙 D. 官僚体系效率低下 汉武帝时期,“博士弟子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这一举措本质上是( ) A. 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B.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特权 C. 推动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D. 将教育与选官结合 秦末农民起义中,陈胜吴广提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以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为号召,刘邦入咸阳后 “约法三章”。三者诉求的共同点是( ) A. 反对秦朝暴政 B. 否定贵族世袭制 C. 争取民众支持 D. 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汉代丝绸之路出土的文物中,希腊风格的雕塑、波斯银币、印度佛教造像、中国丝绸并存,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丝绸之路( ) A.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 推动多元文明交融 C. 沟通东西方交通 D. 加强中央对西域控制 下列关于秦汉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推行→中央集权强化→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中央集权巩固 ③盐铁官营→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④察举制实行→官僚体系完善→贵族政治完全终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皇帝年幼继位 B. 中央集权制度缺陷 C. 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D. 儒家伦理道德崩坏 《汉书 食货志》载:“(汉武帝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成效 B. 汉武帝经济改革的推动 C. 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 D. 土地兼并现象的缓解 秦统一后,“书同文字” 以秦国小篆为标准字体,但考古发现,当时楚地仍流行六国文字,甚至汉代早期竹简中仍有六国文字痕迹。这一现象说明( ) A. 文字统一进程缓慢 B. 楚地反抗秦朝统治 C. 小篆字体过于复杂 D. 文化认同尚未形成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最终却 “凿空” 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这一结果体现历史事件的( )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主观性 D. 客观性 东汉黄巾起义提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的口号,其核心诉求是( ) A. 反对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B. 推翻东汉统治,建立新政权 C. 争取土地和生活资源 D. 传播道教思想,吸引信徒 下列对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秦统一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B. 汉武帝时期,多民族国家疆域最终确定 C. 秦汉制度创新为后世王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