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时:感知文本 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需要付出“代价”。孤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如果说成长需要体验各种滋味,那么“孤独”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 是什么? 孤 独 -The Journey of Solitude- 以“孤独”开头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孤独的独特感受。 如:孤独像( ),让人( ) 课后作业: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曹文轩 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国首位获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曾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书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字词积累 茬 抠 家底 觅食 嬉闹 空旷 撩逗 温顺 炊烟 乖巧 掺 杂 驱除 镰刀 重叠 戳破 凹地 撅断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人物 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少年杜小康 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 情节 -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曾在他的散文《前方》中说:“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The Journey of Solitude- -The Journey of Solitude- 故事链接 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办法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的春天,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 资料链接———最初“富足豪横”的杜小康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2、杜家就杜小康一个儿子。 3、杜小康是班长,最让孩子们垂涎的是,他还拥有油麻地唯一的一辆旧自行车。 3、杜小康生在长在油麻地,但杜小康是油麻地的一个例外。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象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带的。他们只能用一条细来作裤袋。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用一收,就听见趴的一声响。 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孩子,一年四季,实际上只能勉强强有两季的衣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杜小康却有一年四季的衣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