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2578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习题课件(5份打包)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4660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课件网) 单元总结 01 网络构建 单元作业 02 √ 1.(2022·广东)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  ) 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军 √ 2.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据题干“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前,传统纺织业尚且能够养家糊口,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破坏,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发展日趋艰难,A项正确;自强求富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使民众的生活更加拮据,民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排除C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即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 3.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岗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解析】根据材料“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岗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可知,广州群众自发组织打击侵略者,广州牛栏岗一带群众协力打击英法联军,体现出群众自发反抗侵略,说明当时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只是群众反侵略斗争,没有涉及清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 4.“烈火焚身迹难平,残垣断壁诉悲声。”“洋夷执仗本色贪,车船满载越连城。”这些诗句的写作背景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起兵金田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列强强租租借地 【解析】由材料信息“烈火焚身迹难平,残垣断壁诉悲声”“洋夷”可知,洋人在中国犯下的纵火焚烧,造成残垣断壁的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C项符合题意;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太平军起兵金田是国内的农民战争,与材料“洋夷执仗本色贪”不符,排除B项;列强强租租借地,与材料“烈火焚身迹难平,残垣断壁诉悲声”不符,排除D项。故选C。 √ 5.在太平天国攻占的地区,一些乡村墙壁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语:“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  ) A.借鉴了西方的土地制度 B.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 C.实现了均田免粮的理想 D.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6.对太平天国要进行总体上的评价,既要看到农民起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斗争为历史、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属于“新的东西”的是(  )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对出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