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 皇帝的新装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拇指姑娘》 作者相同安徒生 体裁相同童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领略一下童话的魅力。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 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 4.联系社会现实,理解童话的讽喻意义。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 童话简介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从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移植过来的。它最早见于14世纪堂·曼纽埃尔的《卢卡诺伯爵》的第七章,说的是一个国王被人整治的故事,篇名即《赤身裸体的国王》。从西班牙的民间故事到《皇帝的新装》,作者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精心进行了再创作。 背景介绍 词语积累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精致:精巧细致。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想象,看能否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思考文章的讽喻意义。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皇帝、大臣、官员等人物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第四部分(24-33):故事的高潮。写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 第五部分(34-37):故事的结局。一个小孩揭穿了新装的骗局。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引子。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第二部分(2-4):故事的开端。皇帝上钩,骗子们开始织布做新衣。 第三部分(5-23):故事的发展。写皇帝和群臣看布料的场面,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 1.划分文章层次 2.请从不同角度梳理文章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以“新装”为线索:_____ →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展新装→_____。 以“骗”为线索: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_____→_____。 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 小孩揭新装 皇帝爱新装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皇帝__新装 骗子__新装 君臣__新装 皇帝__新装 小孩__新装 爱 织 展 揭 (第1段) (第2段~第4段) (第5段~第23段) (第24段~第33段) (第34段~第37段) 看 精读课文 分析皇帝、老大臣、官员、百姓、骗子、小孩的形象:用圈点勾画法理出描写他们的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旁批描写方法及人物特点。 皇帝 1、“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心理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愚昧无知、自作聪明的皇帝形象。皇帝愚蠢的想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