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4647

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日期:2025-11-1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184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3日,地月,相对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三节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9.宇宙中的地球 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7~9年级:⑦学会运用三球仪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知道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了解日食和月食是可以预报的。 科学观念:通过三球仪等模拟实验,认识发生日食时日、月、地的相对位置和变化规律;了解日食类型、形成的过程和产生的原因。 科学思维: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模型建构、推理论证的能力。 探究实践:能自制简单的模型进行探索活动,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模拟实验的现象,能对观测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 态度责任:增进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过望远镜观察或利用图片资料,了解了月球表面的概况,知道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月相,并能说明月相变化情况,但不知道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这一事实。日食这一天文现象,不少学生都听说过,但真正经历过日食观察的学生较少。又由于缺乏宇宙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可能会对为什么会发生日食以及日食发生的条件存在困惑,甚至误认为每个月都有日食现象。结合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从光学原理上对日食的发生进行解释,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日食现象。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日地月的相对运动》第二课时。通过天文现象,开展太阳系天体运动的研究。教材以看到的月球有圆缺的变化,引出月球公转;再以看到的总是月球正面,引出月球自转。通过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和模拟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的实验,让学生理解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月球运动到某一位置时,会遮挡太阳,引出日食。通过一大一小两个球开展探索活动,模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现象和日食发生的过程,再展示日全食的过程图,让学生对日食现象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用光学原理分析模拟实验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画出日食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性地理解日食产生的原因。太阳系的真实情况会比模拟实验复杂很多,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关注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探究月球总是以同一个面朝向地球的原因 学习活动 如果月球不自转,我们观察到的 教学活动在乒乓球未涂黑部分画上A 字,模 月面有变化,而这与事实不符,说明月球 拟月球只公转,不自转,让学生观察A字 不仅在公转,还在自转。 的情况。观察A字的情况不同。 展示教材161页图4.3-8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手持书本,以自身作为地球模拟月球的自转 示意图。 和公转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看到书本的情况 为什么月球总是以同一个面朝向我们 相同。 月球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是以 同一个面朝向地球。 过程诊断 我们观察不到月球自转,只知道月球是以同一个面朝向地球。根据这一事实,通过活动模拟,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通过介绍嫦娥四号的探月任务,引发学生对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学校任务② 探究日食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学习活动 通过视频,请你说说什么是日食现 教学活动 月球运动到某一位置时,会遮挡射 象 日食有哪些类型 向地球的太阳光,这个现象就是日食。播放 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 我国境内日全食视频。 部分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 用一大一小两个球(或圆盘)开展探索活动。教师拍照并展示学生探索活动的结果,同时 将观察到的结果画在教材162页图4 . 3- 11 展示教材162页图4.3-10,小结日食的三 的圆圈内。 种类型。 展示教材163页图4.3-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