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版八上物理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 八上物理章末测试(三) 物态变化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温度最接近 的是( ) B A.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 刚煮熟的鸡蛋的温度 D. 刚温好的牛奶的温度 第2题图 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D A. 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将玻璃泡浸入热水后应马上读出温度 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现 象是( ) C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第4题图 4.《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 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 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A. 升高湿纸的温度 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5.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 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 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第5题图 A.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 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C.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 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6.(2023·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A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寒 霜遍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2023·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 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 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C 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23·武汉江岸区期末)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 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中汽化,吸热 B. 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中液化,放热 C. 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D. 冻肉出冷冻室时比进冷冻室时重,这是凝华现象 9.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 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 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 A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 10.(2023·苏州)如图,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 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 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D A. 仅液化 B. 仅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11.(2023·武汉江岸区期末)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是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 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B. 图甲中器材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 C. 图乙是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 D. 图丙中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温度不变 1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 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采用_____的方法将二氧 化碳气体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