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文结构: 第一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目 “文化大革命” 第三目 伟大的建设成就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三面红旗 (1956———1976)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5 1966 1971 1972 1973 1975 197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成功探索 失误 探索 中共八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路线的提出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经济困难 八字方针 经济稳步增长 “文革” 开始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周恩来 主持工作 中美中日关系 邓小平 主持工作 “文革” 结束 【时空定位】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①八字方针:1961年1月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政策调整: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政策调整 ③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总结经验教训; ④四个现代化: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论十大关系》(1956.4)标志着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符合中国国情道路探索的开端 ★中共八大:(1956.9)①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生产力)②确定主要任务: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标志着探索自己的路取得初步成果。 ★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改变落后的迫切愿望,但片面追求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业产量赶超英美高指标(速度问题);农业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规模问题超越生产力)。 ●危害:片面追求高速度,违背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1、正确探索: 2、探索失误: 3、政策调整: (2021天津高考)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B 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以来最高水平 小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 (一)背景(国内、国际) 材料1:中共八大召开之际,中国刚刚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何尽快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先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和东欧诸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何汲取苏东国家的教训,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共八大面临的一个挑战。 ———齐鹏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2:1956 年 2 月,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在会上,由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从而引起苏联国内和国际上的极大震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和社会主义体制及政策,给予强烈的质疑和指责,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内部,特别是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国家内部,党员、干部和人民思想上的震荡更为强烈,国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