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5735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544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答案
  • cover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诗以 见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合称“ ”。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_”。 (4)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如本课的《 》。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 》《 》。 2. 阅读下面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巨大的碣 石山,竦 峙海边,澹 澹的海面上,萧瑟 的风吹过,海浪涌起,一派壮美的景象。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何澹澹 (2)山岛竦峙 (3)秋风萧瑟 (4)星汉灿烂 (5)次北固山下 (6)客路青山外 (7)海日生残夜 (8)乡书何处达 (9)左迁龙标 (10)断肠人在天涯 5.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 秋日的田野就像一张没有边际的金色毛毯。(明喻) C.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拟人) D.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拟人、比喻) 6.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课上,张老师教同学们制作书签。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诗歌中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第一个书签是小文根据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制作的,描绘了“ , ”的画面,从书签中仿佛感觉到夜风送来凄凉哀怨的芦笛声,唤醒了征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第二个书签是小语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制作的,描绘了“ , , .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在萧瑟的秋景中道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第三个书签是小河根据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制作的,描绘了 “ , , ”的画面,波平浪静、舟行江上的开阔美景,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第四个书签是小南根据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制作的,描绘了“ , ”的画面,诗人以暮春之景衬托听到友人被贬至偏远之地的伤感之情。 阅读理解 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的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下面这幅画作可以作为本诗的配图吗?请结合相关诗句或诗歌创作背景简述理由。 曹操的 《观沧海》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从诗人情感的角度,谈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如何体现“建安风骨”之特点的。 知识卡片 建安年间,群雄逐鹿,战争不断。文坛上,以曹氏父子三人为中心的文人学士,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在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文学风格,风骨遒劲、雄浑豪迈、慷慨悲凉是其特点。 10、小语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为他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并说明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 请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与下面这幅图片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分析这幅图片蕴含的诗情画意。 宋代洪迈在其著作《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之说,请你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说说你的理解。 小豫同学在默写“归雁洛阳边”一句时,误将“雁”字写作“燕”字,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