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梅一中高一化学测试卷 考试时间:10月9日晚8:15—9:30 相对原子质量:K 39 Fe 56 Na 23 Cl 35.5 O 16 H 1 一、单选题 1.胶体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下列属于固溶胶的是 A.云 B.淀粉溶液 C.有色玻璃 D.Fe(OH)3胶体 2.《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炼制生铁 D.海水晒盐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通入冷的溶液: B.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 C.溶液中加入产生沉淀: D.溶液与少量的溶液混合: 4.制备的一种方法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 B.Zn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NaOH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D.氧化性: 5.已知难溶性碳酸盐均易受热分解为对应氧化物和,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均属于电解质 B.甲的物质类别为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 C.乙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丁可能为 6.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变化过程的导电性与该图像一致的 A.向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 B.向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 C.向澄清石灰水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过量 D.向溶液中逐滴滴入澄清石灰水 7.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如图所示箭头方向无法一步反应实现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A B CaO C CuO D S 8.以下四组物质的分类有几项是全部正确的 ①—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②汽油—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单质 ③苏打—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 ④液氯—非电解质 硫酸钡—强电解质 A.1 B.2 C.3 D.4 9.酸性常用作氧化剂、水处理剂,其还原产物一般为。制取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时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C.、、、四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 D.若过程中均能反应完全,则熔融与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1 10.豆腐是大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其传统制法的主要过程如图。 磨豆 过滤 煮浆 点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豆腐的原料-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B.“磨豆”和“过滤”的过程中均伴有物理变化 C.“过滤”所得液态混合物中,微粒直径均为 D.“点卤”时使用的属于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11.我校化学社团调查了以下生活生产实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粉工厂静电除尘现象证明胶体是带电的 B.尿毒症引起的肾衰竭等疾病引力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C.豆浆做豆腐的原理是胶体的聚沉 D.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的聚沉 12.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其反应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 C.该反应中,ZnCO3发生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3.下列各组溶液,只需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的是 A. B. C. D. 14.下列图像与实验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错误的是 向一定量、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 向含等质量HCl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Zn和Fe至过量 A B 向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C D 15.某溶液仅由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气体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B.白色沉淀2中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C.原溶液中阳离子浓度一定大于阴离子浓度 D.滤液2中加入碳酸钠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