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7713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 高一上学期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日期:2025-11-0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03988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统编,政治,学期,高一
  • cover
(课件网)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吗?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互相衔接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民主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多穷: 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6美元;人均原煤59公斤;人均钢0.39公斤;人均发电量7.9度; 而横向对比当时的世界: 美国人均国民总产值1882美元; 英国人均国民总产值642美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众多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49年 1978年 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时间 (2)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制 改造后性质 改造前性质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私合营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手工业 合作社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材料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材料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材料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材料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结合材料、课本知识,说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19年 1978年 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49年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 五四运动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没有经验,新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