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秋德化二中七年级历史第一阶段检测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调查问卷 2. 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和蓝田人化石的研究,为探讨人类在东亚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这些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最直接有助于研究( ) A.人类起源与进化 B.原始农业起源 C.远古传说真实性 D.王朝更替规律 3.考古学家发现我国早期人类都是过着群居生活,比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早期( ) A. 自然环境恶劣 B.猛兽相当猖獗 C. 人类非常合群 D.人类不会种植粮食 4. 下表是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古人类化石200余件,分属40多个个体 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 动物化石100多种 石器10多万件 A. 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遗址 B. 北京人考古发掘丰富 C. 北京人从事狩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牲畜 D. 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 5.由右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 ) A.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 北京人有猿的某些特征 C.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 D.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6.右图为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项链,由兽骨和贝壳穿孔制成。由此说明山顶洞人( ) ①掌握钻孔技术 ②已经有了爱美意识 ③开始农耕生活 ④外貌与现代人接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重庆云阳大地坪遗址,考古人员发掘出几块5000多年前的古老陶片,陶片上粘附着一些神秘的物质,经确认,这些神秘物质就是人工栽培水稻。这可用于研究( ) A.炎黄部落的早期起源 B.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 C.原始农耕的生产生活 D.猿人向人类进化的规律 8.西亚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的黄河流域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则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这说明( ) A. 亚洲是世界唯一农业起源地 B. 中国原始农耕使用磨制工具 C. 世界农业起源具有多元特点 D. 中国是早期人类发源地之一 9.下图中,建造不同结构的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 自然条件 B. 生活习惯 C. 生产工具 D. 劳动技术 10.下列出土的考古发现说明我国( ) A. 人工栽培水稻历史悠久 B. 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 C. 原始农业生产工具进步 D. 家畜驯化饲养种类丰富 11.右图是良渚古城城墙分布示意图。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据此可知,良渚( ) A.最早开始定居生活 B.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D.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12.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 ) A. 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C.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D. 化石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 13.据考古发现,在山西陶寺遗址一座贵族墓随葬的骨耜上发现刻有一个“辰”字,专家推测墓主的职官可能是农官;同时该遗址还发现有古天文台,它可将一个太阳年分为20个节令———包括冬至、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