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读材料,完成下面任务。(10分)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时景象A.美不胜收。我喜欢春日穿过小径,听尖尖的嫩芽酝酿新绿,牧童liáo亮的短笛与轻风流水应和,我喜欢夏日独坐阳台,看绚丽的云霞造访远方,B.咄咄逼人的夏雨带来清凉;我喜欢秋日走进田野,看傲霜的野菊C.花团锦簇,高邈的天空纯净无比;我喜欢冬日漫步院中,享受悄然lì临的雪花拂过脸颊,和孩子开心地玩耍嬉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惠风和畅,D.草长莺飞,是生命的萌发: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明月朗照, ① , ②_____; 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1) 语段中标注拼音的两个字小语不知如何写,请你帮他写出来。(2分) liáo( )亮 lì ( )临 (2)语段中“酿”和“和”这两个字小语不确定如何读,请你帮他写出拼音。(2分) 酝酿( ) 应和( ) (3)语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美不胜收 B.咄咄逼人 C.花团锦簇 D.草长莺飞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5)请帮小语在语段中①②两处补写句子,使其与其他几个句子构成排比。(2分) ②小语发现很多诗人常常通过四季风物寄寓自己的无限情思,请你帮他填完整。(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用一支笔写尽四季的景与情。同样写春,王湾说“1 ,2 (《次北固山下》),在对早春气息的表现中,寄离了新事物从旧事物中诞生的哲理:李白则说“3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暮春的景物营造凄苦哀伤的氛围,流露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同样写秋,曹操写下“5_ _ ,6 ”(《观沧海》),显示出树木、百草的生机勃勃和大海的波澜壮阔;而马致远则用白描手法,九种事物,三个镜头“7_ _,小桥流水人家8 ”(《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深秋晚景图。 3.与人交流,要结合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阅读文章同样如此。下列语句中,对画线词语的语境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情四溢)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C.总有一天,我们要还敌人以颜色。(厉害) D.他听到了点儿风声,心中感到害怕,躲起来了。(消息)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朗读时只有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彩。 ②《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③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 ④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 ⑤有人把文章的感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5--8题.(共14分) 父亲的冬坡 陈志宏 ①故乡无山无岭,人们口中所说的青山、竹山、雷家山、磨子山等,顶多算个坡,就像苏轼寄居的东坡。小时候,这坡那坡去村一二里,在我的认识范围内,实属远方。现在回到渐趋荒寂的陈坊村,抬脚就到坡岭上,近在咫尺。 ②苏轼居东坡,我心源源不断地从霜雪披上汲取无尽的能量,让我像青松一样活着,纵使风吹雪压,兀自挺立,绿成一道风景…… ③时至今日,我已记不清这坡田到底叫什么名字,入梦时,和家人一样,轻唤它"山上愁田”,山林与之毗邻,荒草碧连天,鸟尾松和杉树交替值守,松涛阵阵,让我不敢靠近。山林仅一步之遍,却是我儿时的诗和远方。 ④雪只落在它的故乡,霜亦如是。夜幕下,用冷鞭子抽打大地万物,像大人教训顾劣的孩子,看似重得吓人,实则轻轻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