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09922

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65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河北省,其一,秋兴八首,5课,涞水县,必修
  • cover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生平及诗歌创作的影响,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诗歌中的意象特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情感;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味诗人的人生际遇, 感受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启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中的意象特点,体会其中的意境氛围。 【教学难点】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讲析法、合作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刘禹锡在《秋词》曾经说到“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么大家能否回忆起一些悲秋的诗句?(师生共同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看看他是如何悲秋的?他的悲秋里有着怎么样的情怀?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秋兴八首》(其一) 二、文学常识回顾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诗圣”,由于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因此其诗有“诗史”之称,杜甫一生时刻不忘济世报国,然而他报国无门,满腹忧国忧民之情只能寄予诗歌。其诗歌现存1400多首,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展示了当时的历史。杜甫的代表作有《北征》,以“三吏”合称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以“三别”合称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望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文学常识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三、诗题解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故八首写秋字意少,兴字意多。也就是感秋而寄兴,这里的“兴”也就正如《诗经》里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所以,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文涉及到了秋季和杜甫的感怀。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去看看“秋”何以“兴”。(教师范读) 四、 首、颔联意象解读 1、学生朗诵首、颔两联 要求:找出此两联中的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 2、学生找出意象并简析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明确:露、枫树、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 3、意象特点分析(只明确本诗文创作于安史之乱以后) ①玉露,是白露,是秋天的白露,问:玉露是早上的事物,而且我们学过《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里应该是很美好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明确:玉露这里是朝露的意象,朝露生命极短,而作者此时也已50有余,人生之秋也已到来,生命也即将结束;而玉露,是秋天的白露,秋又勾人乡思,且作者寓居夔州,思乡之情顿生。 ②凋伤表达出一种凋零、伤心、伤感的感觉; ③枫树林,秋天的枫树应该是红红火火的,杜牧不是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吗?而且红叶也是暖色调,那么这里用枫树林,是否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悖呢? 明确:不相悖,秋天枫叶的红是一种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再联系作者的经历,他经历了盛唐的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