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974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范进中举》教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2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版,八年级,上册,单元,14课,范进中举
  • cover
14.范进中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3.学习小说的对比手法。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小说的对比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儒生周进,考了几十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了困顿和屈辱。一次在贡院撞号饭,口吐鲜血,满地打滚,闹得不可开交时,四个商人出于怜悯,替他捐了个监生进场考试。从此他步步高升。后来他主持秀才考试,一个考了二十多次的老童生引起了周进的高度注意,周进顿生怜悯,为其填了个第一名,这个老童生便是范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进中举》。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幼聪明,才识过人,不善于治理家业,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代表作《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带挈(qiè)   体统(tǒng)   劈手(pī) 醉醺醺(xūn) 商酌(zhuó) 尖酸(suān) 攀谈(pān) 桑梓(zǐ) 簇拥(cù) 侥幸(jiǎo) 权变(quán) 轩敞(xuān) 4.词语解释 带挈:挈带。文中指提携,意思是“让人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明确: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开端:范进借钱应试 发展:范进卖鸡 高潮: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 结局:张乡绅来访 (二)对比手法 1.阅读第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胡屠户和众乡邻对他的态度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地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境:每日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乡试无盘费。 胡屠户:鄙视、讽刺、嘲弄: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众乡邻:家里饿了两三天,无人关心无人问。 说明了:热衷功名利禄,沉迷于仕途。 2.阅读3—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经济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胡屠户和众乡邻、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如何。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经济条件:众人送米送粮送钱送肉又送房。 胡屠户:巴结奉承: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 众乡邻:极力讨好:拿蛋送酒、背米捉鸡、搬桌拿椅、飞奔找人、帮忙治疯 张乡绅:百般拉拢:称兄年谊、送银赠房 这说明了:中举后范进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提高。 3.小说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形成鲜明对比,有何用意? 明确:通过对比,突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四、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中举前 中举后 范进 贫困潦倒 衣食无忧、喜极而疯 胡屠户 欺贫爱富 阿谀奉承、慷慨大方 邻人、张乡绅 不闻不问 趋炎附势、巴结攀附 五、课外拓展 1.学习了《范进中举》后,有同学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 横批:_____ 示例: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