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9785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2504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苏省,答案,试题,化学,月月,学期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长江中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伐薪烧炭 B.水落石出 C.清风徐来 D.愚公移山 (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C.用水银作温度计 D.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 )3.以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装入粉末 B.倾倒液体 C.检验氧气 D.收集氧气 ( )4.下列关于化学上的归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氧气、冰水、过氧化氢溶液 B.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 C.缓慢氧化:蜡烛燃烧、人的呼吸、光合作用 D.由分子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 ( )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O3属于空气污染物,而O2供给呼吸———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气体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 )6.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氧气制取、收集及性质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从而获得平稳气流 B.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b导管口通入 C.C实验中明显的错误是没有在瓶底预留少量水 D.D实验时夹木炭的坩埚钳应该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 )7.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 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c点打开了止水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反应放热 B.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C.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c点后压强增大是因为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 )8.“漫天烟花耀盛世”国庆节期间多地通过 燃放烟花祝贺祖国华诞,有关烟花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烟花的火药呈黑色,说明可能含有木炭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C.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红磷粉 D.燃放烟花后,有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硫粉 (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气球可缓冲管内气压,防止污染空气 B.实验一中观察到滤纸条变红,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C.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该实验无法判断相同条件下氨气与空气的密度大小 ( )10.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C D A.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排水法测定氧气的体积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11.(10分)(1)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①变化Ⅰ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 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_____(填“降温”或“升温”)。 ②该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图_____(填序号); ③有关该物质的两个变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每个 分子由3个硫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变化Ⅰ、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分子 C.在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D.变化Ⅱ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 (2)如图甲是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甲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A中酚酞溶液_____, 而B、C中液体无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