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2.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西周的兴亡,认识到国家要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01 课前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制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2.统治情况: (1)政治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_____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而是直接继承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_____。 (2)巩固统治:夏朝建立_____,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禹 奴隶 启 禅让制 军队 (3)中心区域: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_____遗址。该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玉器、乐器、青铜酒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3.衰亡:末代君主_____,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约_____年,夏朝灭亡。 二里头 夏桀 公元前1600 二、商朝的统治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建立_____朝,定都在_____。 2.强大: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3.迁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 亳 盘庚 4.巩固: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_____和平民的控制。 5.衰亡:末代君主商纣,对外连年征战,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奴隶 三、西周的兴衰 1.概况:商朝晚期,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_____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与商军在_____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_____,商朝灭亡。 2.结果: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史称西周。 公元前1046 牧野 朝歌 镐京 3.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依据 根据_____远近和功劳大小 内容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和人民的权力 受封者义务和权力 需要向周王进献_____,军队服从周王调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历史意义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分为_____、诸侯、_____、士四个贵族等级,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血缘关系 土地 贡赋 天子 卿大夫 4.西周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公元前771年,西周为犬戎所灭。 国人暴动 课堂解析 02 教材第26页《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诸侯国分布大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农耕文明发达,是当时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为诸侯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从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数量众多,但并非均匀分布。镐京:西周都城(在今西安);洛邑:东周都城(在今洛阳)。主要诸侯国:燕、 图说历史 齐、鲁、晋、宋、卫、郑、楚、吴。最后,通过《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我们还可以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天子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但同时也造成了诸侯国之间的割据和争斗。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加之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分封制逐渐废除。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