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0319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4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 cover
八 始终眷恋着祖国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这位华人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改变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刘敬智,男,生于1941年,当代作家,《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写过《始终眷恋着祖国》。其代表作《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发表于1989年8月28日《光明日报》。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庚(gēng)   遨(áo)游    眷(juàn)恋 拘(jū)留 触(chù)怒 募(mù)集 3.理解词义。 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这篇通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能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经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最后怎样归国的?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 明确: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美移民局非法限制。最后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顺利回国。这件事既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祖国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2)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明确:钱学森为回国进行的斗争为详写。选材有详有略,精当妥帖。其中的精彩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二)深层探究 (1)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钱学森的成就的。 明确: 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文中既有正面叙述,也有侧面表现。 正面叙述的有:钱学森成才的简历:“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等,都说明了钱学森求学期间学习成绩的优异。 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担任各种重要职务、“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侧面表现的有: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还有后来美国海军次长说的话。 这些都表明钱学森不仅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而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 作者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2)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