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033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5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课
  • cover
二 《长征组歌》两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和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3.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重难点】 1.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重点) 2.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性。(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的战役,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黔(qián)境  重(chóng)飞渡  重(zhòng)兵 3.理解词义。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明确: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第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情况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第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的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 明确:困境:①严酷的自然环境;②敌人重兵压境。 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铺垫。 (二)深层探究 《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明确:“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出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四、板书设计 四渡赤水出奇兵 环境 严酷环境—天如火 水似银→乐观精神 军民情深—群众基础胜利 原因 战斗敌兵压城—更大困难 四渡赤水—战斗先后顺序 飞渡乌江   ↓ 兵临贵州 ↓ 敌人弃甲 ↓ 乘胜追赶 ↓ 巧袭金沙毛主席用兵如神—点明中心 五、课外拓展 “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吗?请写出4个。 示例: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 过雪山草地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的精神。 2.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的精神。(重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