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0355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3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课
  • cover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 【学习目标】 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体会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体会比喻手法在文章中运用的妙处。 【学习重难点】 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 2.体会比喻手法在文章中运用的妙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之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蓝色的威尼斯。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马信德,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以及《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瑰(guī)宝   鳞次栉(zhì)比   器皿(mǐn) 3.理解词义。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仔细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想想文章分为哪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第4-6段),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第7段),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的? 明确:作者的漫游路线。 (2)请学生概括作者的漫游路线及所写之景。 明确: 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观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3)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明确:“蓝蓝”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蓝蓝”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深层探究 (1)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 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介绍“公朵拉”小游船。 由此可见,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2)品味语言 ①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明确: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②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明确: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