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1.他自称“酒中仙”,别人称他为“诗仙”。 2.他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喝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 3.他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他是唐代的“旅游达人”,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 5.他十分自信,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猜猜他是谁? 野 望 王 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感悟诗的意境, 感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王绩(585—644) 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 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野望》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开启律诗先河,发田园先声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与背景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文体知识 体裁:五言律诗。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知 识 链 接 字词积累 东皋( ) 徙倚( )( ) 落晖( ) 驱犊( ) 采薇( ) xǐ yǐ huī dú ɡāo wēi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朗读要领 1.掌握节奏 2.控制语调 3.运用停顿 4.确定重音 gāo bó xǐ yǐ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任务二: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徘徊 傍晚。薄,接近。 归依 译 文:(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向远处眺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任务三:读懂诗意,理解词义与句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日的余光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皆披覆落日的余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译文: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食野菜。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视,看 译文:大家相顾无言并不相识,(我)只好吟唱歌曲,怀念采薇的隐士了。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点 时间 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首联写诗人在傍晚独自徘徊眺望东皋的场景,揭示其孤独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做铺垫。 任务四:品读诗韵,品析炼字与手法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 ·· ·· 远景 静 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