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5547

【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1 声和光(含解析)

日期:2025-10-1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3971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分项,和光,专题,汇编,科学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1 声和光 1.(2025 浙江)两千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如图)的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分析】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解答】解:A、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并返回原介质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并非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例如筷子在水中“弯折”、凸透镜成像;小孔成像不涉及两种介质间的传播变化,故B错误; C、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如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分解为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例如彩虹的形成,小孔成像与光的色散无关联,故C错误;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时,因光沿直线传播,在光屏上会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正是小孔成像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2.(2024 浙江)人体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 【答案】C 【分析】根据晶状体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可以把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故选:C。 3.(2023 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透过水杯看到了正立、放大的“科”字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选项D中,烛焰位于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成像规律相同。 故选:D。 4.(2023 丽水)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折断”的铅笔 C.镜中的像 D.日食 【答案】B 【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筷子在水杯中会变弯等;逐项分析各情景运用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折断”的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5.(2023 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分析】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 【解答】解: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6.(2023 温州)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