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5791

2025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0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一模,语文
  • cover
河南省信阳市9年级语文一模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班级拟召开以“扬起自信的风帆”主题班会,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忙完善。 1. 班长准备了一段材料,准备让大家在主题班会上齐声朗诵。(共 6 分) 自信从何而来?从奋斗而来! 汗水 sǎ向千年的泥土,笑颜绽放锦绣的山河,我们告别贫困、圆梦小康,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 黄河安澜,长江澄碧,一顷顷清波环绕着一座座青山,我们把“只此青绿”,还给子孙的大江大河。 杭州亚运会的“一 cù 微火”,照亮命运与共的星球,我们以中国式的浪漫,携手亚洲“心心相融,@未来□ 空中“20”列阵,海上“三舰齐发”,人民军队重整重塑迈向世界一流,钢多气盈骨更硬,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1)班长有些拿不准语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和加点字的发音,请你帮他确定一下。【 】(2 分) A.撒 dèng 族 sù B.洒 chéng 簇 sù C.洒 dèng 簇 shù D.撒 chéng 族 shù (2)语段两个□处应该使用哪种标点符号?请你帮班长选择。【 】(2 分) A.。””。 B.。”。” C.”。”。 D.”。。”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班长指出并修改。(2 分) _____ 2. 古诗文默写。(8 分) 古代先贤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李白巧用典故“①_____,②_____”(《行路难》)表明自己对从政还有所期待;杜甫在秋雨屋漏的困境中推己及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下寒士的处境,发出了“③_____,④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声;白居易通过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个“⑤_____,⑥_____”(《卖炭翁》)的卖炭翁形象,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三峡》)中“⑦_____,⑧_____”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美之感。 3.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 8 分) (1)请为下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0 字左右。(2 分) 标题:_____ “和合”本义为同心和睦、音声相应或阴阳调和。“和”与“合”贯穿中华文明的历史时空。正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和合共生———故宫 国博藏文物联展”共展出故宫博物院与国家博物馆馆藏 400 余件历代文物精品,划分“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单元。 老子曰:“上善若水。”《国语》阐释“盖”为“德之建也”“和”与“善”相辅相成,“善”是“和”的基础,是实现“人和”的道德支撑:“和”是“善”的结果与目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世界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融汇进奔流不息的民族血液中,镌刻于家国万代的文化基因里,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基础。 (2)请根据语境为下面语段依次填写三个含“和”字的四字词语。(3 分) “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特质,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①_____;以共识求团结,②_____;以包容求和谐,③_____。“和”的方式,是一分为二基础上的合二为一,和而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良性竞争基础上的奋进创新,我为人人基础上的人人为我。“和”的哲学,是“会通”,既有包容,更有择优;既有融合,更有贯通;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是一以贯之、食而化之、从善如流、美而趋之。“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和而不同乃万物之道。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3)请你运用对联的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