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3节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纲要下 第17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时间导图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1938.10广州、武汉陷落 1944年,局部反攻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指出黄色、蓝色、红色部分表示的区域。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沦陷区 正面战场抗战: 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战略:持久抗战,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地位:在抗战初期起主导作用。 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武汉会战 (一)军事行动 阶段 战役 背景 表现 结果 影响 防御 阶段 1937.7-1938.10 淞沪会战1937.8-11 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 失败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1937.9-11 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失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徐州会战 1938.1-5 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 失败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6-10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 失败 ①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②武汉和广州的失守,标志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阶段 战役 时间 表现 结果 影响 相持阶段 1938.10-1944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1942.1 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 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方面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 中华民国全图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1937.8-11 中旬 淞沪会战 1937.9-11 初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938.1-5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1938.6-10 武汉会战 1941.12-1942.1 第三次长沙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将日军拖入持久作战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2024·广东高考·9)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 A.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 B.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 C.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 真题演练 D (二)工业和高校内迁 1.背景: 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 1938年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2.概况: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3.影响: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开辟敌后战场 1.开辟: 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战法: 地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