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9752

第三章【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378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章,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格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跨学科主题学习】 《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教学设计 课题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单元 三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1)内容定位:本章作为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深化与实践环节,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具体切入点,将水资源优化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人地协调”理念紧密结合,推动学习从理论认知迈向实际应用。(2)教材特色:以典型案例(如都江堰、郑国渠)为核心,避免抽象化讲解;强调现实联系,突出遗产的当代作用(如都江堰持续灌溉功能)与保护议题(如生态修复);活动设计注重探究性,契合跨学科主题的实践导向。 2022新课标要求 1.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运用地理、历史等知识,探究我国灌溉工程遗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与文化传承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运用地图,了解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认识不同区域灌溉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地图,了解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认识不同区域灌溉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掌握第三章自然资源要点(水资源时空分布、土地资源类型),理解灌溉对农业的关键性;二是历史基础:历史课程中接触过相关背景(如秦朝都江堰建设、灵渠开凿目的);三是具备一些生活经验,部分学生有家乡灌溉工程见闻(如水渠、水库),或知名遗产(如坎儿井)的间接认知。八年级学生学习优势:对“古人智慧”有探究热情,偏好“联系实际”方式(如比较家乡工程与遗产),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实地调查”等实践,能主动搜集资料(如查找灵渠历史文献)。 重点难点 (1)重点:灌溉工程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跨学科分析。(2)难点:综合地形、气候、历史等要素,解释灌溉工程的成因与文化价值。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灌溉工程景观图、中国地形图、干湿地区图)、《灌溉工程遗产学习任务单》、资料检索工具推荐(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官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都江堰的灌溉原理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收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基本信息【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82,读表1,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什么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查阅资料,列出我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灌溉工程名单。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询4—6个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相关资料,填入表1。汇总各小组完成的基本信息表。【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项目,旨在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文化意义的灌溉工程。②讲解任务:查阅资料,列出我国入选的 38 项灌溉工程,观看央视新闻报道视频,然后分组(4 - 6 人/组)收集 “名称、所在地区、建设时期”;③提供资料检索建议(官网、专业书籍等);④巡视指导,解答资料收集疑问。(见同步教学课件,略)【学习活动二】展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间分布【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83,回答问题。【问题引领】利用基本信息汇总表,按照渠、堰、陂(bēi)、灌区、梯田等类型对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归类。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各类灌溉工程的图例,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位置标注在图1的大致位置上。【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