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1338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21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巩固,纲要,历史,中外,必修,教案
  • cover
第 4 课 西汉与东汉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西汉与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是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重要因素,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梳理西汉(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8 年)与东汉(公元 25 年 - 220 年)的时间脉络,明确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在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疆域拓展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构建清晰的时空框架,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阅读《史记》《汉书》等史籍片段、出土文物(如居延汉简、东汉画像石)、历史地图等史料,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分析和佐证,探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 历史解释: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对西汉与东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处理民族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等措施的原因、影响进行合理阐释,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同时理解不同历史解释的多样性。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西汉与东汉时期国家统一、疆域拓展、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感受古代中国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西汉的建立与 “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东汉的建立与 “光武中兴”、东汉的衰落与黄巾起义等基本史实。 理解西汉与东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具体措施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史料等工具和资料,对西汉与东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初步的探究和说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景创设、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总结。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增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古代政治家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智慧和担当,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在促进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方面的作用。 东汉 “光武中兴” 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东汉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理解西汉与东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 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评价西汉与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如模拟汉武帝朝议、张骞通西域的历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 史料教学法:精选相关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让学生在史料中探究历史真相。 小组讨论法: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讲授法:对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等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图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疆域图与西汉鼎盛时期疆域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