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北方经济的破坏与南方经济的开发对政权格局的影响;理解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在时间轴和空间地图上清晰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历程,明确不同政权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形成对这一历史时期时空格局的准确认知。 史料实证: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的文字史料(如《三国志》《晋书》中的片段)、图片史料(如魏晋墓壁画、陶俑等)和实物史料(如出土的农具、货币等),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证明历史观点、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现象进行解释,如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分析政权更迭的原因和民族交融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解释历史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这一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疆域、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家国情怀。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政权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如魏、蜀、吴三国,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北方的十六国、北魏等。 学生能够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的原因,包括政治腐败、经济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掌握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如少数民族的汉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杂居、文化习俗的相互影响等。 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归纳总结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如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景创设、故事讲述、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也是一个民族大交融、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政权的更迭历程。 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的原因。 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情景创设:教师展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 的精彩片段,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个片段中,我们看到了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的精彩场面。赤壁之战后,天下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呢?这场战役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引出课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三国鼎立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的时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 5 课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1.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发展(8 分钟) (1)生动故事讲述:教师讲述 “三顾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