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授课年级:七年级 授课时长:45 分钟 授课学校:于都县新长征中学 设计理念:结合于都县新长征中学 “传承长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的办学理念,将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进程与长征精神相联系,通过挖掘于都本地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悟团结统一、勇于开拓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朝统一的背景、过程,识记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 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理解这些措施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提升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情境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结合于都本地 “长征出发地” 的红色资源,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将历史知识与现实意义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结合新长征中学 “新长征” 精神,理解秦朝统一过程中展现的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共通之处,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传承优良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如何将秦朝统一的历史与于都新长征中学的校情特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精神培育的统一。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于都长征出发地的图片、视频,以及秦朝历史场景的复原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等文献史料、出土文物(如秦简、兵马俑)等实物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关键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如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结合于都长征历史,谈谈统一与团结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讲授法: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脉络进行清晰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视频:播放于都县长征出发地的短视频,展示当年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团结一心踏上长征路的场景,提问学生:“视频中红军能够顺利踏上长征路,离不开什么重要因素?(学生回答:团结、统一指挥等)” 过渡衔接:“团结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秦朝,探寻其统一的历程,同时结合我们新长征中学的‘长征精神’,思考统一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1. 秦朝统一的背景与过程(7 分钟)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状况,提问:“战国七雄纷争不断,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战乱频繁、人民困苦、经济发展受阻等)” 分析背景:展示史料(如《史记 秦本纪》中关于秦国商鞅变法的记载),引导学生分析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军事基础、嬴政的雄才大略、人民渴望统一等。 简述过程:结合地图,简要介绍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公元前 230 年 — 公元前 221 年),强调公元前 221 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诞生。 校情结合:提问学生:“秦国历经多年努力最终实现统一,这与红军在于都集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