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描写景物:让笔下的世界鲜活起来 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目录 导入与目标 抓住特征 调动感官 变换角度 融入情感 写作实践与综合运用 总结与作业 导入与目标 01 些些意 学习描写景物 让笔下的世界鲜活起来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影,陡峭的山峰,潺潺的溪流……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探究、归纳、实践景物描写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归纳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 陶冶情操,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抓住特征 02 方法一:抓住特征 写出与众不同 景物特征是其 形状、色彩、声音、气味、姿态、氛围 等的综合体现。关键在于找出它与众不同之处,这是下笔有神的第一步。 范例赏析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朱自清《春》 分析:特征 + 修辞 = 生动形象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 像牛毛 (形容雨之密), 像花针 (形容雨之亮), 像细丝 (形容雨之细),精准地抓住了春雨细、密、亮的特点,将无形的春雨写得具体可感。 示范文段:抓住核心特征 范例1 (形状) 那座山峰孤零零地矗立在平原上, 像一把直插云霄的利剑 ,陡峭得连飞鸟都难以栖息。 范例2 (色彩) 秋天的枫林是一场色彩的盛宴。不是单纯的红色,而是从深红、绛紫到金黄、橙黄,层层叠叠, 在阳光下燃烧着 ,绚烂至极。 课堂练笔一 请用3-5句话,描写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云”。 注意:只聚焦于其形状或色彩的突出特征。 写作: 5分钟 分享: 3分钟 调动感官 03 方法二:调动感官 让景物立体可感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多感官描写,让景物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可感。 范例赏析:通感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 宗璞《紫藤萝瀑布》 分析:感官互通,意境深远 作者将嗅觉(芳香)与视觉(浅紫色、光彩)沟通,运用通感手法,将无形的花香写得有色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与梦幻,引发读者无限联想。 示范文段:多感官联动 范例3 (听觉/触觉) 深夜,窗外只剩下 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无数春蚕在啃食桑叶 (听觉)。推开窗,一股 带着泥土芬芳的凉气 扑面而来(嗅觉、触觉),瞬间驱散了屋内的闷热。 范例4 (多感官综合) 走进清晨的竹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 湿润的翠绿 (视觉)。竹叶上的露珠折射着微光,空气里 弥漫着竹叶特有的清冽气息 (嗅觉)。脚下是 松软而富有弹性的落叶 (触觉),偶尔传来一两声 清脆的鸟鸣 (听觉),更显林间的幽静。 感官词汇库 视觉 波光粼粼 巍峨 若隐若现 金碧辉煌 听觉 潺潺 簌簌 震耳欲聋 鸦雀无声 嗅觉 馥郁 清新 腥臭 芬芳 触觉 冰凉 粗糙 柔软 坚硬 还有吗?请补充。 课堂练笔二 选择“喧闹的菜市场”或“宁静的夏夜”中的一个场景,运用至少三种感官进行描写。 字数:不少于100字 写作: 8分钟 分享: 5分钟 变换角度 04 方法三:变换角度 写出丰富层次 空间角度 远望、近观、仰视、俯视、环顾 时间角度 晨、午、昏、夜;春、夏、秋、冬 状态角度 静态、动态 范例赏析:《三峡》春冬之时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视角:俯仰结合 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状态:动静相衬 静态:绿潭、倒影、怪柏。 动态:素湍、悬泉、飞漱。 短短几句,画面丰富生动,富有电影镜头感。 示范文段:空间角度变换 范例5 (空间角度) 远望:那片油菜花田,像一块巨大的金黄地毯铺展到天边。 近观:走近了看,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