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3031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说课课件(22张PPT)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6371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人教,化学,九年级,PPT,22张
  • cover
(课件网) 物 质的 变化和性质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计划 目录 教材分析 位置:2024人教版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一第二课时 作用:本内容通过讲解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定义并指出具体例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又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鉴别实验,引导学生应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知识解决问题,再通过物质的用途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性质决定用途的知识点,与上节课提到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做了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也为后面学习物质的各种性质,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 了解了什么是化学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的方法,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需要加强对性质的概念的了解,增强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对于性质的概念比较陌生,难以区分变化与性质,难以应用性质的知识点完成习题或相关实验,缺乏对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基础。 发展需求分析 困难障碍分析 现有水平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认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能初步判断常见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通过经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鉴别实验,能根据教师引导归纳如何应用性质鉴别物质。 通过对物质用途的分析能根据教师引导得出性质决定用途的结论。 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能认识到总结归纳在化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难点:如何通过性质对物质进行区分,如何通过现象判断物质具有哪些性质从而推导出陌生的物质。 教学方法 利用PPT、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增强直观性。 结合实例,清晰阐述概念。 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 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计划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的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物理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变化、性质、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体现 体现 决定 决定 物 质的 变化和性质 二 温故而知新 剪纸 点燃 ( )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 )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 生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易修剪 能燃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概念解析 化学性质 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都属于它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 硫酸铜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大理石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物理性质 导热性、导电性、挥发性、溶解性,物质的颜色,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它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 当外界条件改变使物质的某些性质也会随着变化 零下180度左右,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常见物质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通常状况) 熔点/℃ 沸点/℃ 水 无色(液体) 0 100 铁 银白色(固态) 1538 2861 铝 银白色(固态) 660 2519 氧气 无色(气体) -218.8 -183.0 【实验1-2】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它们的颜色,闻一闻气味。点燃一根小木条,将其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的现象并记录发生的变化。 扇闻法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 燃烧的更旺 熄灭 氧气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思考与讨论】 1、结合自己的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