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生命可贵 8.2 敬畏生命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二、课时教材分析 《敬畏生命》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以及怎样敬畏生命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体会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涵养敬畏生命的情怀;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个维度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七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受其自身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他们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敬畏生命 (2)教学难点: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五、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2)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设计意图: 本节课设置总议题:以何种态度对待生命?子议题一:“震 ”动人心__为何敬畏生命?和子议题二:“震”式行动_如何敬畏生命为框架,选择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地震作为素材,采用一议到底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以及尊重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以每年5.12的静默为话题导入。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了铺垫。 (2)新课讲授 子议题一:“震 ”动人心__为何敬畏生命? 议学情境:观看地震受灾图片及新闻材料。 议一议:结合材料,说说以上新闻,给你的感受是? 学生: 教师: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议学活动:汶川地震逆行者视频 说一说看到逆行者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 教师: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体悟生命的顽强和神圣。 环节二:“震”式行动_如何敬畏生命 议学情境:谭千秋老师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议一议:1、谭千秋老师的行为是不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 2.他的行为给予我们践行敬畏生命有何启示? 学生: 教师总结:如何敬畏生命? ⑴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议学活动:展示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