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C D B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C D D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A A B A A B C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历史事件:图一:虎门销烟; 图二:黄花岗起义。 (2)人物简介:邓世昌:广东番禺人,清末北洋水师名将。甲午中日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康有为:广东佛山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与梁启超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孙中山:广东中山人,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选其一即可) (3)途径:阅读史书,查看历史照片,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 32.【答案】 (1)变化:由主要研究诗文转而更多地学习西方地理、历史等书籍。 时代变迁: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之道。 (2)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并撰写文章;翻译西方书籍;创办学堂并在校任教。 影响: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推动戊戌变法的兴起;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 (3)内涵:主权独立、人民民主、民族自决等。说明(示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而不懈斗争的爱国精神。 33.【答案】 (1)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原因:脱离人民群众;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知识分子力量的薄弱。 (2)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各族各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核心精神:爱国主义。 (3)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 第1页期中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物共同见证的时代主题是( ) A.崇洋逐新 B.实业救国 C.抗击侵略 D.武装反清 2.1843—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这缘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3.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反思道:“该夷所到之处,必先扬言专与官兵打仗,与民无涉”“该夷之假仁假义,要结民心。”“我之官员兵役……事事与民为难,何异为丛(草木)驱爵(通‘雀’,比喻把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这表明,他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 A.英军武器装备精良 B.清政府统治腐败 C.清政府丧失民心 D.清朝经济落后 4.19世纪中后期,江浙地区“男耕女织”的传统家庭模式逐渐减少,大量农民进入上海、汉口等通商口岸的缫丝厂、纺织厂做工。这一现象表明( ) A.近代农民有崇洋风气 B.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正逐渐解体 D.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5.法国政府在《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法国商船实现了在长江自由航行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6.某校历史社团搜集了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资料(如下图文),它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浴血虎门 B.火烧圆明园 C.收复新疆 D.镇南关大捷 7.太平天国方面描述洪秀全的形象“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则指出洪秀全“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