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地理 (第2课时) 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还需关注其与环境的关联。毕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同时,如何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也是我们亟须探讨的关键议题。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一)保障国家环境领域的意义 保障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需要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这就要求做好环境的常规保护、环境风险的预警防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等工作。 新课讲授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二)保障国家环境领域的措施 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新课讲授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二)保障国家环境领域的措施 ②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风险预警是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风险防控是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例如,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新课讲授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二)保障国家环境领域的措施 ③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应急管理制度一般规定了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以实现科学、有序、高效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将我国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战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描绘如下: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城、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到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 结合问题情境与教科书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举例说明哪些区域需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外,举例说明国家还应该做好哪些措施来保障环境领域的安全。 新课讲授 【答案】 1.生态保护红线对维护国家、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如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都需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提升风险规避水平,如我国天气预报关于台风、寒潮等的预警,地方政府关于当地暴雨、泥石流等的预警防控等;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如定期开展的防震、防火消防演练等。 新课讲授 三、推动公众参与 (一)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参与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行动是公民的社会责任。许多国家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出规定,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要求每个公民认真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并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转化到日常行为中,用法律和相关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新课讲授 三、推动公众参与 (二)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资源、环境法律和政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维护资源、环境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