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3835

第四章 第一节走向生态文明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6912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四章,PPT,15张,教学课件,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地理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吴忠市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湿地确权试点城市,2013年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扎实推进。结合贯彻《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分领域编制多个专项规划,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乡定位、产业布局不协调等问题。 思考:吴忠市为什么要坚守生态文明底线 新课讲授 二、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本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 强 调 A 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B 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C 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新课讲授 【总结】 要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新课讲授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积累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难题,但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果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角度,落实生态文明下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合作探究二: 新课讲授 【答案】 (1)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当堂训练 下图为华北地区某村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的含义是(  ) A.①表示秸秆、沼液和沼渣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2.生态农业建设使该村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具体体现在(  ) ①充分利用生物能 ②规模化经营 ③清洁化生产 ④增加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A 当堂训练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根据《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 835.70平方千米,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0.08%,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太行山区,西部的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区,南部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零星分布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黄河干流沿线、淮河干流沿线、豫北平原和黄淮平原。2023年11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阻碍河南省的城镇化进程 B.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促进工业化进程 B 当堂训练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根据《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 835.70平方千米,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0.08%,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太行山区,西部的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区,南部的桐柏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