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3842

第四章 章末复习课--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36428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四章,必修,PPT,28张,教学课件,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章末复习课 地理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和环境安全观。 3.结合实例,说明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4.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学习重难点 1.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2.说明保障资源领域、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3.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重点 01、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2.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难点 02、 保障国家安全的能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走向生态文明 国际合作 国家战略与政策 本章知识结构 一、走向生态文明 【知识梳理】 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 时期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 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技术进步 社会文明程度 极低 提升 大幅提升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 主导产业 采集、狩猎 种植、养殖 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 资源基础 自然植物、动物 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矿产资源 环境问题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人地关系 依附自然 半依附自然 征服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地主动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思想 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知识梳理】 (2)现代社会———走向生态文明。 ①走向生态文明的背景:人类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继续对自然一味地征服、索取和破坏,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②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 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①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 的平衡。 ②两个避免: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知识梳理】 (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3)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从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 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变革发展模式 【典型例题】 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