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1401

23 外婆的手纹 课件+教案 (3)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6027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外婆,手纹,课件,教案
    23 外婆的手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外婆的为人,感受外婆在艰苦环境中恬淡平和的心境。 体悟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匠心。 学习借物抒怀,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课堂发言率较以往六七年级要显著降低,而一堂好的课永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鉴于此,我力求设计出一系列激趣、层层深入的问题链,以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逐渐沉入文本,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较为深沉复杂的情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外婆的为人,感受外婆在艰苦环境中恬淡平和的心境。 体悟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学习借物抒怀,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外婆的手纹 导入:学生习作赏析 (我们从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你最珍贵》的命题作文,有的同学写的是童年、友情、母爱,有一篇作文让我感触颇深,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它的结尾。) 如今,爷爷已经走了好久,在严冬时,只剩下那陈旧的热水袋陪伴我。虽然在这个时代,热水袋早已不是什么新潮物品,但我却仍旧宝贝它。因为,它给了我独一无二的温暖;因为它包含着爷爷对我的爱。 今年严冬,我又一次捧着它坐在爷爷常坐的摇椅上,指间传来它被岁月磨得光滑的触感,掌心感受到的温暖却一直渗到心底。耳边又回荡起那句熟悉的话“快暖暖吧”,这份温暖驱散了冬日里的丝丝寒意。 活动2【讲授】外婆的手纹 二、分析课文 1、文中借以表达情感的物品是什么?礼物:一双鞋垫和枕套 迅速找出文中对礼物的描写,找到的学生起身交流。 (外婆留给我的鞋垫和枕套)作者为什么要花三处笔墨反复对礼物进行描绘呢?这三段描写具体有什么不同?请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四人一组,通过比较、讨论,最后请代表回答。) 提示问题:(这三次描写的分别是社么时间背景下的鞋垫?)(回忆最收到初礼物时、三十年保存后,临摹礼物时) 品读文中对礼物的三处描写,体悟作者的感受变化。 ①第一处:学生朗读第11、12段描写,学生想象一下这是份怎样的礼物? 栩栩如生、绣工精致的礼物(注意两段描写中“绣着”和后面一系列动词的变化可体现“栩栩如生”);承载着外婆对我无限的关爱(关注鞋垫上的图案)。 ②从外婆的用心缝制的礼物中,你能感受到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能否同时圈划出前文对外婆的相应描写,来印证你的说法。 ③师生朗读一组对话,说说怎样的两个人会有这样的对话?(学生个性化回答) 外婆:心灵手巧,手艺好———第1、2、9段 关爱我、善于从自然撷取灵感、热爱生命———第10段丰富的艺术灵感 善良、相信并热爱美好、努力去懂得、尊重生命———第5段我:天真孩子气 ④第二处:请女生朗读第14段,说说在三十年后,再看到这份礼物,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破旧了,但图案依旧鲜活,三十年后的作者愈加深切地体悟到外婆的爱,因而作者仿佛听见了隐隐的叮咚水声; 看见小鱼仍未长大,游在岁月的深处;停在外婆的呼吸里———作者想停留在外婆的爱中,希望外婆重回自己的生命中———深深的怀念(怀念以外,还有“求之不得”的遗憾。分析之后,让学生带着理解再读一遍,注意那些重点词语中传递的情绪) ⑤请男生朗读第17段,请学生说说这段描写又有何不同,为何作者在临摹之时会产生这样不同的感受呢,结合上下文回答。 外婆的心境是怎样的? “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孤寂和悲苦———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可以看出,外婆曾经生活在物质贫乏的艰难岁月之中,在一篇与它相关的作品《一碗清水》中,作者含蓄地描绘出身书香之家的外婆在文革中遭到不公正的待遇) “仁慈安详和宁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