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1405

23 外婆的手纹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32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外婆,手纹,教学设计
  • cover
23 外婆的手纹 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本篇文章是处于本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沉思”。中学生处在生命成长中的关键期,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也是成长中的想要独立而又无法做到真正独立的叛逆期,在这阶段多阅读一些关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作品,可以启发他们对于人生、社会、生命的形而上的思考,正如巴金所说:“我们不能仅靠吃米而活着。” 本单元4篇文章的设置,分别从不同的层次对生命这个主题进行了探讨:《外婆的手纹》描写了一位在艰难生存中依然执著地追求美的劳动妇女形象,在带领学生品读关键字、句、段的过程中,引领他们走进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并且学习外婆那种“把苦难的生活艺术化”的精神境界;《雁》描写了两只大雁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在引领学生分析文中关键词句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生命不仅仅是活着而已,它更需要自由和尊严”,如果再拓展深入一下,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因为我明白:她那常常地渴望着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悲伤的。”结合本文,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善待一切生命”,那将会加强他们的“生命意识”;《麻雀》以“麻雀”为描写对象,表现了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火光》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透过漆黑的社会现实,坚持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这种精神。 总之,本单元的4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生命的主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我们八年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本。 2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重点语段来品读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涵义及主旨。 (2)、品味细节,走近外婆的内心世界,并感悟外婆的精神世界,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3学情分析 我们八(3)班是我从七年级接手的一个班级,尽管只是教了一年多,但是对于本班的孩子我还是比较了解的。班级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行为规范很好,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也比较感兴趣,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像吴攀攀、孙海川、钱涛、包天琪、马欣澜、范振琴、周兰婷等,思维都很活跃,并且具有一种质疑精神,甚至会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学校的平行班级中处于领先的位置,不足之处是,我们班级中还有几个学习薄弱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陈世纪,他基本上回家作业都不能完成,还有杨超、张文杰、夏欣等,在回家作业、上课参与度、学习语文的能力上,这部分学生是我需要重点关注和个别辅导的。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主线,表现了外婆在悲苦的人生中却没有消磨掉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且在苦难中沉淀出了安详和宁静、旷达与宽怀,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深深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外婆的精神。本文前半部分文字通俗易懂,但是10—20节,这一部分是文中的关键部分,其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闪烁着哲理光芒的语句,另外文字背后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字中所蕴含的人生感悟,与我们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即使是思维能力较好的同学也难以理解,所以本课的教学,需要设计低梯度、多层次的问题,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到课堂中来。 4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含义和课文主旨。 难点:品读关键句段,理解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从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导入本课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检测预习,初读课文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