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4939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0-1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817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章,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化学
  • cover
基于素养导向的 “水溶液中的多重平衡体系”单元教学设计 水溶液中的多重平衡体系 教学内容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实施年级 高三 课程标准模块 选择性必修模块 1 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 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使用教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单元名称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课时 3 引领性教学主题 【研读课标找到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作为化学学科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更是高考命题、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蓝本。本单元对应新课标选择性必修模块 1 化学反应原理主题 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其具体要求如下: 内容要求 电离平衡 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认识水的电离,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 pH,掌握检测溶液 pH 的方法。 水解平衡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沉淀溶解平衡 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应用 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了解溶液 pH 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提示 教学策略:通过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存在的证明及平衡移动的分析,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关注水溶液体系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数据等证据素材,引导学生形成认识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基本思路。 情境素材建议: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应用实例,如弱酸的制备、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溶洞和珊瑚礁的形成等。 学业要求 能进行溶液 pH 的简单计算,能正确测定溶液 pH,能调控溶液的酸碱性。能选择实例说明溶液 pH 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梳理教材准确定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普通高中化学教材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主要表征形式,通过梳理明确本单元在教学中对学生大概念建构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的整体性把握。 通过教材梳理,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选择将视角聚焦于“水溶液中的多重平衡体系“,其作为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复习内容,是在“基于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角度认识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主题下所进阶的探究单元,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包含:溶解、电离、反应与平衡等,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从离子角度认识电解质溶液及其相互作用是离子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的重要区别,而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则是化学反应调控在离子角度的应用。尤其是对水溶液中多重平衡体系的发展与应用,在对溶液中粒子来源、种类和数目的分析解释过程中,需要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与表征,需要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变化的因素,需要建立相应的认识模型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做出解释或预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与完善,进而发展学生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和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把握概念建立结构】 “水溶液中的多重平衡体系”是以实际问题情境为载体,在归纳认识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复习单元。 本单元教学由单一粒子的行为出发,首先分析了苏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