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5188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9952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岩石圈,物质,组成,循环,教学设计
  • cover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目标及素养解读: 1.综合思维:掌握三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关系。 2.地理实践力: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了解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 本校位于秦岭北麓山脚下,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对于岩石这一部分有着充分的生活体验,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带领学生充分的认识身边的岩石及岩石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重难点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启发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重点: 1.运用示意图,说出岩石的类型并分析各类岩石的成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结束时安排大家回家之后收集了不同种类的岩石,现在请大家将自己收集的岩石放到桌子上,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说一说小组收集的岩石的都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小组代表交流回答 教师:简单点评、总结 地球上多姿多彩的岩石不仅构成了美丽的景观,而且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我们所收集的岩石分别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类 各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可以相互转化吗 答案就在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见证一下神奇的大自然,神奇的石头吧。 【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在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形成了山脉、丘陵、山谷、洋底,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那么岩石圈是由什么组成的 岩石按成因分为类的类型有哪些 请同学们花一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41—43 页,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回答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地壳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简称陆壳和洋壳。洋壳的厚度较小,平均为5~10千米。陆壳的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最厚处的厚度为70千米。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依据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教师:现在我们分小组探究三大类型岩石。每个小组最终选一个代表交流发言。 学生: 【探究小组1】岩浆岩 【小结1】岩浆岩是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探究小组2】沉积岩 【小结2】沉积岩是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探究小组3】变质岩 【小结3】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教师总结: 在整个地壳中,岩浆岩约占地壳质量的89%,变质岩约占6%,沉积岩只有5%左右。沉积岩占陆地面积的75%,岩浆岩和变质岩占25%。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教师提问:什么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学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也是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转化。 教师讲解: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是由哈雷·赫斯和迪茨提出的,它是板块构造学说形成的理论基础之一。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新的洋壳形成于洋中脊,并且在深海海沟处消融。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顶部缓慢涌出并冷凝,从中脊向两侧推移,不断形成新洋壳。洋壳的推移,推动了大洋板块的移动。图略。 教师提问:观察分析世界海底的地质年龄。思考,海底的地质年龄从新到老分布有什么特点 世界海底的地质年龄分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