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 学习目标 世界气温的变化及分布规律,理解不同地理要素对其分布变化产生的影响; 主要的降水类型,掌握世界降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并会判断主要的影响因素; 学会分析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世界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根据世界气候的分布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形成原因; 根据各种气候资料图正确判断气候类型,并能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 一、世界的气温 1、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1)气温的概念 气温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2)气温的测量方法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国内为1.5米)处的大气温度。 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百叶箱 (3)平均气温 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天的状况,这就是平均气温。 中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2时、8时、14时、20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要精确到0.1℃。 ①日平均气温 ②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年平均气温:一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2、气温特征的描述 (1)气温的高低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全年温和; 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寒冷) (2)气温空间分布 气温空间变化大(小),自××向××气温升高(降低); (3)气温的年较差或日较差 气温年(日)较差大或小; 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高(低); 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温和(低温),0℃以下→寒冷。 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凉爽,20℃以上→高温。 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及出现时间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及出现时间 24℃(4点/日出前后) 31℃(14点) 3、气温的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 (地方时)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北半球) (2)气温的年变化 下垫面 太阳辐射最强月 (北半球) 气温最高月 (北半球) 太阳辐射最弱月 (北半球) 气温最低月 (北半球) 大陆 6月 7月 12月 1月 海洋 6月 8月 12月 2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 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思考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有何关系? 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与纬线平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纬度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思考2:对比A点和B点的气温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A B A、B均位于陆地上,且位于同一纬度,但是A地平均气温高于B地。 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平均气温越低。 A B (2)地形 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②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 (海拔低;背风坡焚风效应;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③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阿尔卑斯山脉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A B 思考3:下图中A点与B点的气温高低关系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A B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A、B位于同一纬度,夏季平均气温:A>B。 A、B位于同一纬度,冬季平均气温:A<B。 (3)海陆位置 同纬度,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思考4:下图中A点与B点的气温高低关系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A B A、B均位于海洋上,且位于同一纬度,但是A地平均气温高于B地。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 地形:海拔与地势、迎(背)风坡、阴(阳)坡、山脉走向、地形封闭等 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小等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下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