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 ,但国民党统治集团阴谋发动 。由于尚未做好战争准备,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谈判。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目的: (1)国民党目的: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 (2)共产党目的:尽一切可能 。 4.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 的方针。 5.意义: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全面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政协协议,围攻 ,发动 ,10月,国民党占领 ,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做法:中共中央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实施 的作战方针,以 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2.结果:经过半年多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 被粉碎。 3.重点进攻:1947年3月,重点进攻 和 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 ,转战陕北。 指挥西北野战军取得 、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 战役中消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最终,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图说历史 教材图片《华东野战军向孟良崮挺进》 图片中,华东野战军士兵们身着军装,手持武器,步伐坚定地向孟良崮挺进。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展现了人民军队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画面中的孟良崮地区山路崎岖不平,但华东野战军士兵们毫不畏惧,沿着山路向孟良崮的纵深地带挺进。1947年5月13日,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果断抓住战机,迅即发起孟良崮战役。最终于5月16日攻上孟良崮大崮顶,消灭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整编第八十三师1个团等部3万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孟良崮战役的胜利重挫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陕北和其他战场的胜利攻势,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探究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共产党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清剿之。 ———摘自《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 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反映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维持一党专政,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内战持反对态度,希望国共双方能够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材料中提到的“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表明国民党政府谈判的首要目的是拖延时间,以便为军事行动争取更多准备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则反映了国民党政府试图通过谈判来减轻国际社会对其内战的指责和压力。“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则直接表明了国民党政府的军事目标,即迅速控制全国的战略要点和交通线。材料中提到的“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清剿之”,显示了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的强硬态度。国民党政府认为,如果共产党不接受其军令政令统一的条件,就将其清剿。这种态度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的深刻敌意和不信任,也预示着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民党政府的谈判态度和内战的爆发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持一党专政,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由于尚未做好战争准备,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