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1节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选1 选2 选3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世界史分期及发展进程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500年前后 新航路开辟 20世纪初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多元分散的世界 世界多元文明的发展;区域间的交往;世界性大帝国的出现。 整体发展的世界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并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命运与共的世界 社义资义并存,第三世界发展,人类命运日益密不可分。 横向 纵向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 原始社会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历史学中的“文明”是指原始社会之后漫长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区域文明走向整体文明的过程!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集 《文明的曙光》 文字、科学、阶级或等级、国家、建筑、城市 文明诞生的标志 (2023·新课标)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C 例题1: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剩余产品 贫富分化 采集狩猎 农耕畜牧 社会分工细化 劳动生产率提高 播种耕作 走向定居 村落、城市产生 阶级 等级 统治 工具 国家 制度 文字 信仰 记事管理 构成国家的组成部分 私有制产生 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文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文明诞生的标志: 2.文明产生的原因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023·湖南高考)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 例题2: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3.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农业 畜牧业 西亚 南亚 / 中国 中南美洲 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芋头 水稻、粟 玉米、南瓜、甘薯 绵羊、山羊 猪、狗 骆马 (1)概况 (2)影响 ⑴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⑵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②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手工业者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③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④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由此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