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根据词云,判断该历史事件,并阐述你的理由。 说一说,该历史事件涉及的相关历史人物。 结合所学,分析该事件的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24.1浙江首考·2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6分) 【23.6江苏高考·2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严复关于近代欧洲国家发展的观点(8分) 【考试结果分析】属偏难题,为本卷新增的题型。本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对设问理解不透,缺乏对评析类答题范式的认知,论述思路不清。 ———2024.1《浙江 考试》 ———观点类”评析题解题策略 问题·范式·变式 评析历史观点 【考情分析】 高考考点 命题分析 考查频率 观点评析(论)类 观点评析(论)类大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因此还需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评析”。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24.1浙江 (新增) 历年各地 ★★★★ 【题型分析】 1.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论(析、述)。 2.提供一段或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论(析、述)。 3.将史学界对某一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观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评论(析、述)。 【解题思路】 1.提炼观点。 (1)归纳观点。提炼的观点要简明精炼,不可摘抄原文,可引用个别关键词 (2)选定观点【是什么】明确答题要求。 如果是材料中蕴含多个观点,根据设问要求选择需论证的观点数量。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 必须选定观点后再论证。要明确写出所选定的观点。 康有为提出筑全国铁路的观点 2.表明态度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我认为……应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个问题”等。 这一建议必要,但操之过急(不切实际)。 康有为提出筑全国铁路的建议, 3.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为什么】 多层次评价:背景、动机、目的、措施、效果、影响等 客观性评价: 正(优点,进步性,创新性,历史必然,对当时/后世的积极影响等) 负(局限、负面影响等) 深度剖析: 因果关系(探讨对象与特定历史条件、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理论高度(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等史学理论进行宏观解读) 时代与阶级局限性(分析对象形成与存在的历史局限:如反映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等) ······ 康有为提出筑全国铁路的观点,这一建议必要,但操之过急(不切实际)。 必要性:这一建议的提出在世界步入铁路时代,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瓜分狂潮)(救亡图存)情况下提出的。这一建议利于求富,便于图强;开民智 这一建议是不切实际的,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干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内守旧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维新变法的阻力大,而且近代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人才。 4.评价观点,或是观点中历史现象【怎么样】【总结提升】重申整体评价,提炼启示。 这一建议,符合维新变革发展规律,基本上代表了维新思想家对铁路的认识水平。 答题格式:观点+评(表明态度)+析(论证)+总结(理论升华) 题型2———23·6江苏高考 1898年,近代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受到光绪帝召见,不久后向皇帝上万言书,其中谈到欧洲历史,大略言:“欧洲国土,当我殷、周之间,希腊最盛,文物(文化)、政治皆彬彬(优异)矣。希腊中衰,乃有罗马。罗马者,汉之所谓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