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8832

22 梦回繁华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28538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梦回,繁华,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网) 第五单元 梦回繁华 新课导入 画面里有穿梭的车马、喧闹的店铺,有挑着担子的商贩、倚栏远眺的妇人,甚至能看到街角茶馆里正在闲谈的客人。你们知道吗?这幅画定格的,是近千年前北宋都城汴京的一个普通清晨;而画它的人,是一位名叫张择端的画家,他用细腻的笔触,把一个王朝的繁华,变成了流传千年的 “活化石”。当我们凝视画中那座横跨汴河的虹桥,会看到船夫正忙着收放桅杆,桥上行人摩肩接踵,桥下商船满载货物 ——— 这些细节里,藏着北宋百姓的烟火日常,藏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都市的商业密码。今天,我们就要跟着课文《梦回繁华》,一起 “走进” 这幅画:去读懂张择端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去解锁画中那些你可能忽略的 “繁华密码”,更去感受文字如何像画笔一样,让千年前的汴京,在我们眼前重新 “活” 过来。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这幅画的好奇,翻开课本,开启这场 “穿越千年的繁华之旅” 吧。 同学们,先请大家静静观察这幅画 影视资料 素养目标 准确识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创作时代(北宋)、描绘对象(汴京市井生活)等核心信息,理解课文中对画作关键场景(如虹桥、市井商铺、人物活动)的文字描述,能将文本内容与画作细节相对应。 感受《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北宋都城的市井繁华与人文气息,体会画作作为 “国宝级文物” 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与尊重。 积累并掌握文中 “汴梁”“翰林”“簇拥”“擅长”“摄取” 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与含义,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梳理课文脉络,理清作者介绍《清明上河图》的顺序(如画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价值等),把握文章总分总或递进式的结构特点。 透过课文对画作的解读,理解古代艺术家观察生活、记录时代的匠心精神,思考 “文化传承” 的意义,树立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提升文化自信与审美素养。 作者简介 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和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背景资料 《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两岸物阜民丰、兴旺繁荣的景象栩栩如生地描画出来,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城郭、街市、舟桥、车马,刻画精细;商贩、农夫、工匠、艺人等,各色人物形神皆惟妙惟肖。该画作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构图严谨,笔墨古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画中有人物500多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十分恢宏。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又称“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梁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绢( ) 驮( ) 檀( ) 冗( ) 翰林( ) 题跋( ) 擅长 城郭( ) 考订 田畴( ) 岔道( ) 簇拥 踏青 行旅( ) 宏敞 摄取( ) 遒劲( ) 春寒料峭( ) 长途跋涉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juàn tuó tán rǒnɡ hàn bá ɡuō chóu chà xínɡ shè qiú jìnɡ qiào zhǒnɡ yì 一种丝织物,故左边为“纟”。 区别“骆驼”的“驼”。 檀香、檀木 冗长、烦冗 畴:田地,种类 筹:筹划,办法 注意右边是“犮”。 注意读第三声。 生字词 【串句记忆法】 这幅手卷( )要慢慢卷( )起,不可随意折叠、揉搓。 ju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