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1055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211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陕西省,素养,答案,试卷,历史,调研
  • cover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调研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野店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遗迹墓葬按照规模可划分为大、中、小三类。随葬品最多的大墓有八十余件随葬品,包含了大量高柄杯、觚形杯等器形和石铲等工具。多数小墓仅一件随葬品,未发现石质工具和成组陶器。这反映了大汶口文化( ) A.社会文化生活已非常丰富 B.出现贫富分化和等级差别 C.宗法礼乐制度得到了发展 D.存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2.西周时期,楚君熊渠曾公然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但到了春秋时期,楚庄王坚决反对楚大夫将晋人尸体筑为“京观”的提议,表示要效仿武王克商后以美德来治理国家的理念,并多次引用《诗经》的语句,强调要注意保德、安民。据此推知,春秋时期( ) A.儒家学说成为主流 B.华夏认同愈趋发展 C.争霸战争日益激烈 D.民族差异不复存在 3.据《周礼》记载,战国时期某些诸侯国在商贸场所设置了管理市场治安的司寇,“掌宪市之禁令,禁其斗嚣者”,当时秦国咸阳的市场南街已设有亭,亭中设有求盗等官吏,用来监视和逮捕盗贼。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 A.诸侯国已出现商业中心 B.行业分工已经非常细致 C.亭是秦朝基层治理机构 D.政府注重维护商业秩序 4.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尖锐地指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他的治国理念( ) A.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B.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C.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D.得到当权者的积极支持 5.《史记》载:“始皇……车同轨。”《中国通史》中范文澜指出:“秦规定车宽六尺,一车可通行全国。”据现有考古资料,仅河北秦井陉古道、云南曲靖秦故道车辙、辽宁朝阳城门车辙,与当时规定的“舆六尺”基本一致。然考古发现了更多未统一车轨的例证。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秦始皇并未颁布“车同轨”的政令 B.考古资料比文献史料有价值 C.《史记》的可信度高于《中国通史》 D.探究历史事实应该严谨考辨 6.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征战和治理水患,导致“藏钱经秏,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政府府库空虚,而富商们却囤积居奇,“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一现象( ) A.推动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的实施 B.使汉王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C.导致了西汉初期地方割据的加剧 D.是武帝设立刺史制度的根本原因 7.东汉寿张侯樊宏在湖阳经营的庄园,其中一个开垦面积达三百多顷,庄园里“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这反映了该庄园( ) A.经营方式多元,经济自给自足 B.取代政府职能,建立地方割据 C.得到中央认可,实现政治共治 D.经济实力强大,促进市场繁荣 8.须弥山石窟是始凿于北魏时期的著名佛教石窟寺,石窟内佛像面目清瘦,透露出秀骨清相之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造像多为身着圆领窄袖的胡服,迁都之后,造像大多改为身着中原宽袍大袖的服装。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崇佛风气浓厚 B.民族交融加深 C.雕刻工艺精致 D.北方战乱频繁 9.据如图可知,隋唐时期( ) A.朝廷开始建立皇家粮仓 B.政府重视经济安全保障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官仓建设侧重社会赈济 10.隋唐时,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各有职掌。虽然中书省是基于皇帝旨意草拟诏书,但如果门下省经过商讨,指出诏书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可以驳正退回诏书。而且,如果门下省不在诏书上副署,中书省的诏书就无法下发。此做法( ) A.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 B.体现了民主政治色彩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使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11.贞观十八年,突厥俟利芯可汗部众南下归唐,太宗诏令安置于胜、夏之间,群臣皆以为: 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