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2785

第一单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238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第一,学案,纲要,中外,必修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 程 目 标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夯实基础 铺垫核心 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军事 条件:①经济发展需要。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国地理位置优越。④变法图强和数代励精图治。⑤战争战略得当 表现:东灭    、南征越族、北击匈奴 政治 ①中央:     制度、三公九卿制。②地方:     制、基层乡里制度 经济 统一      和货币 思想 尊奉法家,颁布《秦律》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 其他 ①编制户籍。②迁徙六国贵族豪强。③整顿社会风俗 意义 ①建立幅员辽阔的国家。 ②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③推动      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辨析】 “秦国”与“秦朝”   秦统一之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秦统一后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概念】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 【对比】 郡县制与分封制 分封制 郡县制 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官员产生 世袭 皇帝任免 政治地位 相对独立 中央垂直管理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影响 易形成割据 利于中央集权 【拓展】 认识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结束分裂,实现疆域统一。②开创中央集权制度,追求大一统。③利于经济与文化整合。④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⑤对后世影响深远,如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1. 暴政表现(可解释秦亡的原因):法律严酷;赋役沉重;      ;统治者穷奢极欲。 2. 结果:农民起义→秦朝速亡→      战争 【概念】 焚书坑儒 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以强制手段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旨在巩固政权统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激化社会矛盾。 【拓展】 秦朝速亡的历史启示 单纯依靠高压统治和军事扩张,忽视民生、文化整合与社会矛盾的调和,必然导致政权短命。这些为后世王朝提供了重要借鉴,如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才奠定了长期稳定的基础。 规范思维 培养能力 主题一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 【学思之窗】 秦统一的原因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史记·李斯列传》) 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 2. 【探究】 秦朝中央制度 三公九卿职(务)官图 注: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及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3. 【教材地图】 秦朝形势图 依据地图和所学知识,从制度、国家、工程等角度可以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2025南京期末)秦朝建立后,丞相李斯编写了儿童识字课本《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与太史胡毋敬也先后组织编写过类似的书籍。它们在汉代被汇编成册,称为“秦三苍”。以上举措的根本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