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 程 目 标 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与民族交融。 夯实基础 铺垫核心 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 历程 表现 版图统一 结束南北长期 的局面 政权建设 ①兴建仓库(分官仓和义仓)。 ②兴建洛阳城。 ③开通 (贯通南北) 暴政而亡 隋炀帝施政激化矛盾 【拓展】 经历魏晋南北朝大分裂,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封建化改革和民族交融,南方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③政权方面,隋朝励精图治,南方陈朝统治腐败。 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政权 建设 唐太宗“ ———(开明政治)→武周政治→唐玄宗“开元盛世”(全盛时期) 民族 交融 北方突厥 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先后平定东突厥、西突厥、后突厥 西北西域 设置 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西南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汉藏和亲;唐蕃 东北靺鞨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知识点三 唐朝衰亡和五代十国 表现 影响 中央集权被削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黄巢起义 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五代十国 唐中期以来 局面的延续 【概念】 藩镇割据 唐代中后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规范思维 培养能力 主题一 认识隋唐政权盛衰 1. 【学思之窗】 评价古代君王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结合皮日休的诗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2. 【问题探究】 认识隋朝灭亡 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609至610年,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资治通鉴》卷181记载: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市人惭不能答。 阅读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3. 【思考点】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25泉州期末)唐代初年“水陆漕运,不过二十万石”,后对江南运河的开阔和疏浚,开元以后的三年间光是从江南运粮就高达七百万石。同时运河沿线的造船、制瓷、制盐、制茶等行业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 ( ) A. 国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运河沿线实现经济转型 C. 交通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D. 国家重视发展运河运输 主题二 唐朝边疆和地方管理 4. 【教材地图】 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 依据地图,从疆域、机构、国家等角度出发,可获取哪些信息,并进行简单解读。 5. 【史料阅读】 藩镇割据 北宋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总结了从藩镇林立直至唐朝覆亡的历史线索: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